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临床科室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长:
1、制定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
2、协调各科室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配合。
3、组织开展全院业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的培训。
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成员职责:
1、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每天上、下午两次到各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及某些特殊病例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2、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3、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定期阅全院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对重点内容检查。
5、每月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
6、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检查。
7、根据院内传染病疫情定期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当地疾控机构、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和相关科室,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预警与应急反应机制,按照不同的分级要求,科学、及时地做好疫情预警通报和应急反应工作。
三、科室负责人职责
1、督促、检查临床医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
2、培训、指导、督促、检查临床医生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填写与报告。
3、协助防保站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
4、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好疫情报告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反馈。
5、对疫情报告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6、制定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自查制度、奖惩制度、门诊日志管理制度、病历保管制度、化验登记制度、化验与放射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各种制度可以综合在一起也可以单独成立,但要加盖公章,或以文件形式加盖公章后下发。